人性本善  

   

孟子以人的道德社會屬性為基礎,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有「四心」。「四心」即良心。是孟子的「性善論」立論的基點。「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沒有這四種心就不是人。

 

這是孟子對人的本質屬性的界定,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心」。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良心。「四心」經過發展壯大又會成為「四端」,「四端」經過環境及個人的主觀努力,便會成為善性。

 

孟子公孫丑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智」被孟子簡稱為「四端」,孟子認為「四心」是善的開始。「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是「人固有之」的,因此由「四心」所產生的「仁、義、禮、智」四端也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後天所形成的。

 

孟子認為修善的方法是「擴而充之」,找回失去的善端。主張擴而充之到王道仁政的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