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課文】第二課: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

【作者】楊瑀,中國古代小說家,著有山居新話。
【題解】本文選自山居新話,是一篇小說,寫一位縣官巧妙地審判一椿拾金案件的故事。
🐣在進入課文閲讀之前,我們先來回顅一下每周六下午愛育學校的放學日常:
📣校長報告:「各位同學,今天有沒有人在學校裡遺失金錢?如果有,請到校長這兒認領。」多麼熟悉的一幕景象,這就是每個周六放學集合時,校園裡經常上演的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糊塗的失主和拾金不昧的同學,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和今天這則小故事有什麼異同之處吧!😊
~~~~~~~~~~~~~~~~~~~~~~~~
【課文】
有一個賣菜的人,有一天,他一大早就到市場去買菜,在半路上,忽然撿到一綑鈔票。當時天色還沒亮,他就躲在僻靜的地方,等天一亮,就察看他撿到的鈔票,共有一千五百元。裡面有五元的鈔票,他就取出一張,二元買肉,三元買米,把米、肉放在擔子裡,不再買菜就回家了。他的母親看到他沒有買菜,就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早上在半路上撿到這些錢,就買了米、肉回家。」母親生氣的說:「你這是在騙我啊!即使真有遺失鈔票的情況,也不過遺失一兩張而已,哪有遺失一整綑的道理?這是不是你偷來的?如果真的是你撿到的,可以將它送還給失主。」
母親對兒子一再教導,他的兒子仍然不肯聽從。母親說:「你如果不照我的話做,我就要把這件事告訴官府。」兒子說:「撿到的東西要送還給誰呢?」母親說:「你在什麼地方撿到,就應該在那裡等候,察看有失主前來尋找時,再還給失主就可以了。」又說:「我們家幾十年來,不曾有錢買那麼多米和肉,現在一下子突然得到那麼多的錢,一定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他的兒子就拿著鈔票到原來撿到的那個地方等候失主,果然有個找東西的人來到。這個賣菜的人是一個很老實的鄉下人,竟然不先問失主鈔票的總數,就對失主說:「你遺失的錢在這裡」,就將錢全部還給那個人。在一旁看熱鬧的人都要失主分一些錢給賣菜的人做為奬賞。那個失主很吝嗇,竟然說:「我遺失了三千元,現在還差一半,怎麼可以酬謝他?」失主既然說拿到的鈔票總數和遺失的鈔票總數相差很多,於是兩人爭執不下,就鬧到官府裡去了!縣官反覆詢問撿到鈔票的人,覺得他的話相當可信。又暗中召喚他的母親再度詢問,結果兩人所說的都一樣。縣官就叫賣菜人和失主各自向官府寫下保證書,失主寫他實際丟掉三千元,賣菜人寫他,實際撿到一千五百元。縣官就說:「這樣的話,那麼賣菜人所撿到的鈔票並不是失主所遺失的鈔票。這一千五百元是老天賜給這位賢德的母親的。」於是把錢給了母子,叫他們離去。又告訴失主說:「你所遺失的三千元,應該是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自己再去找。」就大聲責罵叫他離開。聽到這件事情的人,對於縣官的審判,沒有一個不稱讃說好的。
~~~~~~~~~~~~~~~~~~~~~~~~

🍭~ 【課文】第二課: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

💡故事到此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束,各位同學,今天這個故事是不是和我們周六放學時的埸景很像呢?作者想要傳達的不正就是校長每個周六一再跟我們示現的正確的道德觀嗎?!
也許你正是那位拾金不昧的小朋友,也許你覺得那是一件小事,那是你應該要做的,但我卻認為你的表現值得讚賞與驕傲!因為,你原本以為每個周六,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盡是學而無用的課文內容,但是它們卻印在你的腦海裏,並在無形之中真實的反映在你的品德操守上,這就是我們在愛育學校所學最大的成果與收穫啊!!❤

 

~~~~~~~~~~~~~~~~~~~~~~~~
《問題與討論》

這個故事中縣官巧妙審判拾金案件的過程,不可懷疑的,縣官確實是機智過人,但,同學們是否也看到失主、拾金者、拾金者母親三個人的性格與反應?金錢有誰不愛?更何況是眼前的無主之財?「錢財」與「良心」,「利益」與「道德」的交戰,在這一個故事中顯露無遺。這是一則很有趣也很耐人尋味的短篇故事,同學們看完以後有什麼心得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以下幾個問題,請將你的看法提出和大家一同分享。
問題:

1、請問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作者對故事中的各個人物性格是如何定義的?你從哪些句子觀察出來?

3、你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是否有不同的於作者的看法,請說說看。並請試著找一個你學過的成語來形容每個人物。

4、對於拾金案審判的結果,你喜歡嗎?為什麼?

5、以現今社會的角度來看,你覺得縣官的審判結果合理嗎?

6、假設你是故事中的各個人物,你會有什麼不同的解決方法呢?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