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作者:金榮華,著有比較文學、民間文學論集等書。
🐣題解:本文選自「台灣時報,山居隨筆專欄」。和而不同,語見論語《子路篇》。和,是調和、和諧的意思。用自我的人格和社會人群互相協調,就是和。如果放棄自己的立場,毫無理由地屈從別人,就叫做同。本文取孔子之意,認為能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去尊重別人,才是上策。
🐣注解:
1、蕃市:和外國人做生意的城市。
2、輻輳:比喻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3、俗尚:習俗、風尚。
4、倒行相背:指相反、不一樣
5、免冠:指西方男士舉起所戴帽子以表示敬意或問候的禮節。
6、頻繁:次數多,方式也多。
7、拱手:兩手合起來。
8、作揖:右手握拳,左掌抱住右拳,兩手由上往下移動,上半身隨而向前鞠躬。
9、大而化之:從大處著眼、不嚴格。
10、真知灼見:知識正確,見解透澈。
11、走火入魔:做事情超過應守的原則而引起不好的結果。

🐣課文賞析:
第一段:點出中國人風俗習慣和外國人不同,並舉「脫帽致敬」為例做說明。
第二段:舉姓名排列順序為例,說明中、外的不同。
第三段:舉敬禮時,以握手、拱手方式之異,文字左行、右行,書本左翻、右翻,說明中、外的不同。
第四段:舉語法中否定問句的回給方式,說明中、外不同的原因。
第五段:總結說明中國文化的精神在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則是「己所之欲施於人」,並由此申明孔子所說「和而不同」的要旨。

🐣本週作業:
(一)成語誦習
1、入境隨俗:
2、大而化之:
3、真知灼見:
4、與人為善:
5、走火入魔:
6、和而不同:
7、四方輻輳:
(二)問題與討論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之所欲施於人」兩種態度,你比較喜歡那一個?說明。
2、請以班上同學相處為例,說明「和而不同」的道理。
3、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或風俗習慣)是中、外不同的?請舉例。並依你的觀點說說它們的優、缺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三女 老師 的頭像
    黃三女 老師

    十二年級

    黃三女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