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
叟少年時,亦嘗如是。
故作《燕詩》以諭之矣。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譯文】
一戶人家的樑上有兩隻燕子,一雄一雌,他們銜泥在樑間築巢,他們生下了四隻小燕子,這四隻小燕子日日夜夜在長大,向父母的求食聲響個不停,青蟲不容易捕到,小燕子的黃嘴沒有吃飽的時候,雖然燕媽媽燕爸爸的嘴爪都裂開了,但還是不感到疲倦,一會兒就來來回回飛了十幾次,就怕小燕子餓了。辛苦了三十日,燕媽媽瘦了,可是小燕子卻長肥了,燕媽媽喃喃的教小燕子說話,一一的爲他們梳理羽毛,有一天小燕子的羽毛豐滿了,飛上了樹枝,展開翅膀,頭也不回的隨風四散飛走了。燕媽媽燕爸爸在空中急切的鳴叫,叫啞了嗓子也沒有把小燕子給呼喚回來。燕媽媽燕爸爸回到了空巢裏整夜的哀鳴。燕子啊燕子!你們不要悲傷,你們應當想一想自己小時候,高飛背棄母親的時候。當時父母思念你們的心情,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主旨】
本詩寫屋梁上一雙燕子辛辛苦苦養育雛燕,雛燕長大後卻不顧雙親,四散飛去,令雙燕悲傷不已。本詩的寫作動機是藉此詩曉諭一位姓劉的老人,在子女離棄自己時,應該反思自己年輕時也曾經離棄父母。後世視此詩為推崇孝道的作品。
【內容理解】
根據詩句內容,分析雙燕撫養雛燕時的心情變化,完成下表。
詩句 雙燕的心情
(1)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無憂無慮
(2)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快樂
(3)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無怨無悔
(4)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焦慮/ 擔憂
(5)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期望
(6)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驚愕/ 惶恐
(7)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失望
(8)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悲傷
⭕️詩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現雙燕對子女的疼愛之情?試加以解釋。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最能表現雙燕對子女的疼愛之情,這幾句描寫了雙燕養育子女的辛勞,即使雙燕的嘴巴和腳爪也受傷,但為免巢中幼兒飢餓,牠們仍不停外出覓食,不覺疲累。
⭕️《燕詩》是一首借事說理的作品。詩中燕子的行為,與現實中人的哪 些行為相似?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男女談戀愛,組織家庭,生兒育 女)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父母辛勤勞苦地工作,賺取所需養育兒女)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父母對兒女叮嚀囑咐,細心教導,並打點生活一切細節)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有些人長大後,不念親恩,離棄父母)
⭕️作者詳細記述燕子成長的故事,目的是甚麼?
作者詳細記述燕子成長的故事,目的是使讀者了解到父母辛勤勞苦地養育子女。作為子女的,不應忘記父母養育之恩,棄父母而去。